一個聆聽的人不是急著把你想講的話告訴病人,而是願意耐心傾聽病人的話,明白他的需要,再從他需要的地方回答、幫助他。下列是一些聆聽者的技巧:
使用開放式的問句,讓患者有機會表達他自己。開放式的問句就是被問的人不能只用很簡短的句子問答。例如:不要問病人「是,不是?會,不會?痛,不痛?」這樣的問句通常只允許非常簡短的回答,例如:「是」或「不會」。若是你問他「你今天覺得如何?」這樣,病人就有機會可以多說一些他自己的感受。
要能敏感、細心聆聽話中的話,澄清你的理解,並誘發對方表達內心的感受。 藉著聆聽,你可以幫助病人清楚地表達他的處境和感受,再來幫助他自己尋找合理、可行的應對措施。
不要打斷對方,更不要否定對方的感受或論斷對方。例如:病人告訴你,「我好擔心我的病情會惡化。」你就不要一味地說,「不要怕。」你可以問他,「為什麼你會這樣想?」(這是一個開放式問句。)或許,他真正擔心的是怕拖累家人或家庭經濟,怕受痛苦,或其他的顧慮。
出於善意,許多親友會急著把各種治癌方法或偏方介紹給病人或其家屬,甚至滔滔不絕地把其他人治療的反應和結果一股腦兒地丟給病人。這樣是不體貼和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一方面病人或其家屬會患得患失,另一方面每個病人對治療的選擇和反應都是獨特的。外人不需要告訴病人,他應當使用什麼偏方或他的病情會怎樣發展。
在尚未深入了解狀況前,不要急於提供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協助對方尋找他自己認為合理的答案。因為你所提供的,可能對病人無益,反而對他有害。你可能奪取他自主思考的權利,甚至當你所提供的答案不實在時,你會遭到埋怨。
如果你覺得有必要讓其他人知道病人的情況時,請先徵求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例如:你想請別人為病人禱告時,你可以徵求病人的同意,並問他希望別人如何為他禱告。用愛心的關懷來滿足他們迫切的需要,就是傳遞神的愛最佳、最有力的方法。
不要只對病人說:「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地方,可以打電話給我。」因為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並且怕欠別人人情債,所以比較不會主動開口向人求助。如果你有心幫助癌症病人時,你可以主動地提供一些實惠的幫助,例如:接送病人去看醫生或做治療,照顧孩子,提供飯食,幫忙洗衣、清掃、整理庭院及其他家務事。如果病人沒有其他親人的幫助,您必須工作,可以尋找社區中相關的機構提供一些協助,他們會樂意提供幫助來減輕您的負荷。
藉著聆聽,能夠明白病人的心聲,以及他們的表情和言詞是否一致。治療中的病人的體力和抵抗力都很低,所以探訪的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您自己生病時就不宜去探訪,免得把病菌傳給癌症病人。要敏感,要有原則,以愛心說誠實話。如果病人做無理的要求,您要有勇氣說「不」。如果病人的想法或舉止實在超越常理時,您也要有原則性的規勸。但您要能夠讓他們有自主權作自己的決定和接受其後果的開放態度。
宗教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帶給病人在無望時的一線希望,也可以讓他們的身心感到舒適。您可以按病人的實際需要,提供合適的宗教單張、小冊、錄音影帶等。但不要一股腦兒的留下一大堆宗教的資料給他們,也不要強迫推銷。你可以按他們的需要,適時地拿合適的資料來供應他們,或用神的話語來幫助他們,讓病人自己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