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結直腸
結直腸包括結腸及直腸,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大腸及直腸,它在人體與食道、胃及小腸構成消化道,在解剖結構上由上到下的位置為,食道→胃→小腸→大腸

大腸的全長依每個人的體型不同約90公分~150公分左右,從盲腸接升結腸,再連著橫結腸到降結腸,緊接著乙狀結腸,最後到直腸與肛門相連。大腸的腸壁有四層,由內到外為:
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大腸腸壁四層示意圖 食物在經過食道、胃、及小腸之後,所有的養份幾乎都已被身體吸收,只剩下水份、電解質、及沒有用的物質(如纖維質、細菌等),這些剩餘的東西會經由一個肌肉的單向門(迴盲瓣)進入大腸。之後,食物的殘渣藉由肌肉收縮的方式通過結腸,結腸會把其中大部份的水份再吸收回身體,最後剩下的就是要排出的糞便。

糞便會隨著腸道的蠕動向下段的結腸推進到直腸,因而引起直腸壁伸展,並經由神經反射發出要排便的訊號,並適時的放鬆肛門的括約肌,以完成解便。如果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越久,其中的水份便越被吸乾,糞便就會變硬且難以解出。當糞便停留越久,糞便中引發疾病的物質便更容易造成腸道的傷害。
結直腸腸道功能及各部位發生癌症的機率
盲腸食物的營養在小腸被吸收後,剩下的殘渣送到大腸,其中有九成是水份升結腸糞便中的水份開始被吸收橫結腸水份繼續被吸收,成為半固體的糞便降結腸糞便漸漸成形乙狀結腸糞便暫存於此,當腦部傳來訊號產生「胃結腸反射」時就將糞便送至直腸直腸糞便到直腸後,直腸壓力增加使腦部產生便意,而使括約肌放鬆排便